2011-02-27 09:10:06
2月中旬以來,北非國家的局勢動蕩開始向產油國蔓延。本周以來,中東地區國家巴林、尼日利亞等國局勢持續動蕩,而利比亞的暴力沖突升級,就如同發出了掐斷中東地區向全球各國輸送原油的“輸油管”的警報。周一以來,全球股市暴跌,國際原油價格則暴漲,短短兩天時間,英國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突破110美元/桶,達到114美元/桶附近。
油價暴漲短線似乎利于歐元原油價格暴漲短線似乎有利于歐元區,因為歐元在原油價格暴漲的幾天中都是上漲的,這似乎符合原油漲、美元跌的“規律”。我注意到,周一,歐元兌美元開盤價在1:1.3700附近,之后由于利比亞暴力沖突升級以及新西蘭突發強烈地震的影響而下滑;但周二就反彈,周四的最高價摸到了1:1.3825附近;周五仍然試圖創新高。如果說匯市價格波動是基本面重大事件的“裁判員”的話,那中東國家局勢動蕩以及油價暴漲的局面,的確對美元更不利。
但是,我認為,本周市場的表現是短視的,或者說是逆著基本面而動的。因為很多時候,市場的基本面邏輯是與市場主力的操作手法相背離的。如同歐債危機,“歐豬五國”的經濟增長率與德國的差距大約為10個百分點,這是不可想象的。很多人預測歐元區的凈債務國很可能拖垮歐元區,甚至有可能摧毀歐元體系,但歐元現在的表現卻證明,歐元不僅離退出歷史舞臺遠得很,近期甚至越來越強。在分析歐元未來趨勢的邏輯中,誰也不會想到,中國政府能夠向陷于危機中的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等國家伸出援手,購買它們的債券;更多人沒有想到,當距離歐元區最近的北非、中東產油國出現局勢動蕩的時候,市場的趨勢仍然在做多歐元。從技術面上看漲歐元,自然能夠找到很多做多歐元的道理,這個短期趨勢暫時沒有因為國際油價暴漲而改變。但當歐元反彈到位后,技術面會不會發出見頂信號?油價因素會不會發酵?這是我們一定要想到的。市場分析一定要超前,在歐元與油價齊飛的時點,我們要想到它可能因為油價暴漲而暴跌。
油價上百是中長期價格中樞?為什么說油價因素一定會影響到未來的歐元走勢呢?首先,利比亞的90%原油用于出口,而出口的85%是供應歐洲,只有5%輸往美國,也就是說,歐元區對利比亞石油的依賴程度遠遠超出美國;另外,利比亞的原油出口大約只占全球市場的5%,但利比亞不是多米諾骨牌的最后一張,如果北非和中東國家的局勢動蕩影響到另外一個產油國,例如科威特、巴林,甚至沙特阿拉伯,石油出口國減少30%的出口量,油價會上漲多少?我預計,油價最大可能將上漲30%~50%,也就是說,國際油價將立即漲至每桶120美元、150美元,甚至是200美元。
從目前來看,利比亞局勢動蕩沒有可能在近期結束,而一個局勢動蕩的國家是不可能保證對國際市場的原油供應的。必須承認,原油目前破百的價格很可能是中長期的一個價格中樞。這個價格歐元區能夠承受嗎?當然,如果中東國家的局勢一直動蕩下去,美國也受不了,全世界都受不了。美國、中國都會在維持產油國政局穩定的大局上達成統一立場。問題是,在美國等國家開始行使大國影響,立場轉為干預之前,誰會挺不???
油價再漲,歐元區最先“倒下”我一直強調,本輪北非、中東地區局勢動蕩,其實是全球通脹的必然產物。局勢動蕩因通脹而起,同時會加劇通脹。因此說,這一輪通脹實際也是一場經濟危機,只是這一輪經濟危機還沒有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雖然沒有巨大的破壞力,但一定有破壞力,一定會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美國前期是希望這種破壞力不影響到本國,或者影響程度很小,因此對這兩個地區的局勢動蕩持默許的立場,但當局勢動蕩蔓延并深化之后,當油價上漲至每桶120美元之上以后,美國隨時可能改變它對北非和中東國家局勢動蕩的立場,從支持所謂的“自由民主”轉為支持穩定,哪怕這個穩定來自于強權。而美國政府對原油政治的態度一定會得到大多數原油進口國的歡迎,因此油價暴漲會得到控制。問題是,從局勢動蕩蔓延到得到控制有一個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中一些國家會挺不過去。誰會挺不過去?美國不會,因為它有很高的戰略原油儲備。英國可以挺一下,因為它有布倫特油田。中國也可以挺住,因為中國有巨大的外匯儲備,原油價格再高,我們也能買,頂多是增加補貼而已。但是,歐元區靠什么?日本靠什么?只能靠實力。歐元區很多國家沒有這個實力,歐元區的機制也不可能短期創造這個機制。因此我判斷,在這次原油價格暴漲導致的全球經濟排序的洗牌中,歐元區是最可能導致危機的地區。我預計,如果利比亞局勢再動蕩兩個星期,國際油價將突破每桶120美元,歐元區的油價將大幅度上漲,深受債務危機影響的歐元區經濟將很快再次陷入衰退。
油價背后是國際政治經濟博弈歐元區的難關不僅在油價上漲。我們知道,油價上漲后直接影響的是全球經濟,尤其是主要原油進口國的經濟。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深受通脹困擾,但本輪通脹僅僅是被農產品價格上漲推動。一季度,我們將看到第二輪通脹,也就是原油價格暴漲的推動。雖然這次原油暴漲似乎是突然的、偶然的,但從基本面看,長期的貨幣泛濫和一些國家的經濟過熱,已經對資源品價格上漲提供了極大的支持,油價上漲是遲早的事,北非和中東國家的局勢動蕩只是使油價暴漲提前來到而已。即使沒有北非和中東國家的局勢動蕩,油價今年也會漲至每桶100美元以上?,F在的國際局勢,只是會更大幅度地提升油價,比如短線會沖擊2008年高點——148美元/桶。
油價暴漲的直接結果是導致全球經濟的減速,導致原油進口國貿易順差的急劇減少。我預計,當油價運行于每桶120美元左右時(這可能是上半年的常態),全球經濟增長將降低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有可能降低2個百分點——從10.5%降低至8.5%,貿易順差減少500億美元左右。而這個結果的下一個危機因素在哪呢?在于歐元區大量的垃圾債將沒有人買,歐債危機再次顯露,于是歐元會暴跌。
隨后倒下的還有哪個國家?現在無法預測。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原油價格暴漲絕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有深刻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博弈的背景。在這場博弈中,中國是獲利者還是輸分者,要看我們的應對策略。如果想不到,市場的邏輯就會把我們推向尷尬的境地。因此說,預則立,不預則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