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退休”引爭議律師再提“養兒防老”
2010-12-17 01:12:40
爭論話題
通脹背景下,養兒能否防老
正方:社會保險法只是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的制度,養兒防老不僅是傳統文化觀念,更是現實選擇。
反方:421家庭模式將在未來的中國社會成為主流,因為社保制度不完善,養兒防老的壓力大。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目前房價飆升、物價上漲等均讓人覺得未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恐怕將成為一個社會難題。因而,養兒防老、以房養老成為社會大眾日益關注的話題。
近日在中央電視臺《對手》節目錄制現場,談到“當下,我們的養老錢從哪來?”話題時,律師汪涌認為,新近通過的社會保險法,只是一個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的保障制度,因此養兒防老、積谷防饑,不僅是傳統的文化觀念,更是現實的選擇。
養兒能否防老
劉香琴是北京當地一名退休老工人,兒子已經工作。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她和老伴靠退休金過日子,不需要兒子的錢。“兒子的工資能夠自己花就不錯了,當父母的沒必要給兒子添負擔。”其實,劉香琴每月還會給兒子一些錢。
評論員石述思說,421家庭模式(上有4個老人,下有1個孩子)將在未來的中國社會成為主流,因為社保制度不完善,養兒防老的壓力大,但我們不能把所有壓力推給當房奴的孩子。從另一個角度看,養兒防老不僅是一個傳統觀念,還有經濟學意義,它在經濟學上是核算的制度,將存量積蓄為養老買單,用存量積蓄來支付未來的費用。
倒按揭可行嗎
低收入搭配高房價,巨額房貸支出讓大部分70后、80后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擔起養老重任。于是,老人們以房養老,用房子作抵押從銀行換來養老錢的倒按揭方式,日趨成為一個新興概念。
在日前舉行的《對手》節目現場,財經評論員鈕文新認為,倒按揭也是基于房地產價格不斷升值才有的方案,如果樓市泡沫破裂,則倒按揭的風險很大。
爭論歸爭論,買房置地是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以房養老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劉香琴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會把唯一的房產按揭給銀行的,“我寧愿把房子租出去,自己住進養老院。”
為何延遲退休
我國養老金數額巨大,2006年養老金缺口2.5萬億元,但事實上,這個數字已經有不同的版本,比如8萬億元、9萬億元,延后退休則意味著政府可以少支出。
但世行的報告顯示,2011年到2075年,中國的養老金缺口是9萬億元,政府如果延后退休,收入每年增加大概200億元,60年以后才能增加1.2萬億元,與接近10萬億元的大缺口相比,還是九牛一毛。
評論員張春蔚認為,制度轉型帶來的缺陷,應該由政府財政填這筆錢,而不是讓老百姓晚退休幾年。即便老百姓把利益都拿出去,也不能保證最后能得到更多。
但財經評論員易鵬不這么看,他認為,發達國家都在延長退休時間,他們比中國富裕很多,中國的人均GDP排在全世界100名以后,我們為什么不延后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