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4 01:29:50
“主要涉及土地出讓金等因素,因此雖然與上海港方面的合同已簽,但實質土地并未進入溫州金洋公司,所以不存在收購的問題,也無地方國資流失的情況。”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發自溫州
溫州港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黃金海岸線中部,是全國25個主要港口之一,坐擁350公里海岸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但即使有如此優越的先天優勢,再加上當地火熱的民營經濟,溫州港集團總經理蔡少盾近日仍顯得愁眉不展。
這或許都緣于溫州市審計局局長蓋愛萍8月25日向溫州市政協主席包哲東及部分政協委員介紹審計情況時透露的一個消息,該消息指溫州港集團公司涉多項財務違規行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得到的材料顯示,溫州港集團所涉主要財務問題主要呈現于與上港集團(600018,SH)的合資公司中。該材料稱,溫州港集團公司將旗下七里集裝箱公司除施工碼頭外的全部資產委托評估值為35185.72萬元,經批準將其中折合1540萬美元的資產,作為與上海港合資的注冊資本;而 “剩余的22827.52萬元未經市國資委等部門審批由合資公司予以收購”。
其中所述及的“合資公司”即溫州金洋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金洋公司),該公司由溫州港集團的前身溫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港務集團)及當時的上海港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上港集箱)、上港集箱(澳門)有限公司于2005年共同發起設立,主要經營溫州七里港集裝箱碼頭(七里港一期碼頭)裝卸及其他相關業務。
三方當時約定,溫州港務集團以七里集裝箱公司資產評估后的部分資產出資,占55%股權,其余部分資產將在溫州金洋公司成立之后,由溫州金洋公司購入。正是這批價值2.28億元的“其余部分資產”,最終被溫州市審計局指為未批先購。
“其中主要是土地資產。”溫州港集團總經理蔡少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主要涉及土地出讓金等因素,因此雖然與上海港方面的合同已簽,但實質土地并未進入溫州金洋公司,所以不存在收購的問題,也無地方國資流失的情況。”
三方合作經營溫州良港
上港集團選擇介入溫州港集團下轄的七里港區建設開發,事后被證明頗具眼光。
2005年12月6日,上港集箱以通訊方式召開了第三屆董事會第六次臨時會議,并審議通過了《關于發起設立溫州金洋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的議案》。根據議案,上港集箱將聯合溫州港務集團、上港集箱(澳門)有限公司發起設立溫州金洋公司,以經營溫州七里港集裝箱碼頭裝卸及其他相關業務。
此時,溫州港務集團已在七里港區擁有“溫州港務集團七里集裝箱公司”,而新成立的三方合資公司溫州金洋公司,即以“溫州港務集團七里集裝箱公司”為平臺設立。3家股東的操作頗有效率,2005年12月26日,溫州金洋公司即宣告掛牌成立,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運作。
據透露,溫州金洋公司總資產為4500萬美元,注冊資本2800萬美元,其中溫州港務集團占股55%、上港集箱占股20%、上港集箱(澳門)有限公司占股25%。時任溫州港務集團總經理的邵必武出任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則由上港集團副總裁陳立身擔任,公司總經理也由上港集箱指派的顧銀龍擔任,溫州港務集團方面則另指派一人擔任副總經理。
在當時,地處溫州樂清市七里鎮的溫州金洋公司是溫州港首個合資碼頭企業,也是溫州市最大的集裝箱專業碼頭。公司所轄岸線長度約14公里,泊位總長582米,前沿水深達8~13米,被譽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直接經濟腹地包括溫州所轄三區、二市、六縣和臺州、麗水及福建北部地區,中轉腹地經金溫鐵路可達浙江省中、西部及浙贛鐵路沿線地區。
良好的地利很快為合資公司帶來滾滾財源。溫州金洋公司成立后不久,即開通了溫州至釜山、香港航線,及溫州至上海、寧波內支線,并通過香港、上海、寧波將國際集裝箱中轉至世界各主要港口。這與上港集箱的初衷亦相符,上港集箱當時曾表示,發起設立溫州金洋公司,是為了更好地實施公司的沿海戰略,促進溫州當地適箱貨從溫州水路口岸經洋山港中轉,為洋山港增加中轉箱量,而溫州港則借此實現與洋山港的融合。
到2006年4月,溫州港已將外貿集裝箱業務從龍灣碼頭全部遷移至七里港區。數據顯示,溫州金洋公司成立后的2006年1~7月份,七里港區共完成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了1245.68%。
審計報告揭隱憂
不過,強勢股東的介入,在為溫州金洋公司帶來快速發展的同時,并未解決合資公司所面臨的隱憂。根據3家公司當初的協定,溫州金洋公司2800萬美元注冊資本中,上港集箱以現金出資560萬美元,占20%股權;上港集箱(澳門)有限公司以現金出資700萬元美元,占25%股權,即上港系公司合占45%股份,而溫州港務集團則以七里集裝箱公司資產評估后的部分資產出資,占55%股權,其余部分則在溫州金洋公司成立之后,再由溫州金洋公司購入。
合資形式為溫州金洋公司埋下的發展隱患,至今并未消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得到的完整審計工作情況匯報顯示,溫州市審計局針對溫州港集團審計所列的違規資金頗為巨大。
其中,溫州港集團將七里集裝箱除施工碼頭外的全部資產委托評估值為35185.72萬元,經批準將其中折合1540萬美元的資產,作為與上海港合資的注冊資本,剩余的資產22827.52萬元未經市國資委等部門審批,即由合資公司予以收購。
此外,溫州港集團及下屬單位因少計收入、多記成本,導致損益核算不實,少計稅款707.97萬元。溫州港集團及下屬單位干部職工并出資525萬元,以溫州市甌盛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的名義,違規投資關聯企業,收取股息580萬元存放賬外,已發股息也高達550.73萬元。溫州港集團公司還曾于2008年12月31日在應付福利費中以個人補助款名義列支25.60萬元,存放在私人卡并于2009年1月提取,發放59位職工補貼款25.60萬元。另外,溫州港集團于部分港口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材料采購及碼頭前沿水域疏浚工程中等,合計2182.34萬元未執行公開招投標規定。
對此,溫州市國資委主任蔡永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已知悉上述問題,但目前尚不清楚整改主體。“現在整件事情況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還不能明確是否涉及地方國資流失等問題。”
土地問題懸而未決
時任溫州港集團總經理的邵必武,似乎已不愿多談此事,但他并不認為溫州港集團操作中有更多可爭議之處。“有關具體的合資公司收購資產事宜,都是經過溫州市政府相關會議討論通過的。”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邵必武于溫州港集團總經理任上出任溫州金洋公司董事長,此后方調任現職——溫州市交通局副局長。
溫州港集團總經理蔡少盾則向記者介紹:“我們是在2005年時與上港集團方面展開合作談判,合資公司于當年12月底就已開始運作了。當時雙方需要對七里集裝箱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包括設備、土地等各方面。這些資產整合后,再進入合資公司。而當時溫州市國資委尚處于醞釀成立階段。在國資委正式成立后,我們也就相關工作逐項進行了匯報。”蔡目前同時擔任溫州金洋公司董事長一職。
但有關土地的置入工作則至今尚未完成。“土地進入合資公司的工作,現在確實有一些不同意見。”蔡少盾說,“而也正因為土地資產至今未被置入合資公司,所以也不存在是否經過國資委審批的說法。不過從審計部門的角度來看,因為雙方的合資合同已經簽訂了,所以才有了審計報告的出爐。”
蔡少盾口中所說的土地,即指原先由“溫州港務集團七里集裝箱公司”用以日常經營活動的地塊,“但直到現在,這塊地還是歸屬于溫州港集團。”蔡少盾告訴記者。
“當時土地經評估價值1億多元,如果將土地置入合資公司,需要轉換業主身份,其中就涉及到繳納土地出讓金及收取相關稅費等問題,總體成本逾1億元,這對溫州港集團來說是個負擔,之前沒有考慮到這一問題,以致轉讓進程受阻。”蔡少盾說,“現在我們考慮了兩種方案,其一是要求減免土地出讓金,或者以補助等形式給予返還,目前報告已經遞交至市政府,但還沒有獲得回音;其二是考慮到一旦牽涉至變換土地所有權等問題,實施過程比較復雜,因此考慮采取向溫州港集團租用土地的方法,但是這一方案并沒有獲得上港集團方面的認同。”
9月13日,記者曾就此問題撥打上港集團董秘辦電話,試圖進行采訪,但對方始終無人接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