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4 01:28:41
雖然公司凈利潤增長迅速,但其營業收入卻始終徘徊不前,“老人企業”能否在以“年輕人”為主的中小板中脫穎而出,讓人感到一絲隱憂。
每經記者 趙笛
昨日(9月13日),科林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科林環保)首發獲發審委通過。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相比大多數中小板公司都屬于“90后”,甚至是“00后”的企業,科林環保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另外這家“70后”企業的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齡高達52.5歲,發起人平均年齡更是高達61歲,其中6位已經年逾古稀。
招股書還顯示,科林環保主要產品為袋式除塵器,雖然公司凈利潤增長迅速,但其營業收入卻始終徘徊不前,“老人企業”能否在以“年輕人”為主的中小板中脫穎而出,讓人感到一絲隱憂。
高管平均年齡達52.5歲
近年來“環保”一詞可謂是最流行的詞語之一,而環保行業也被歸結為新興行業。然而昨日過會的科林環保卻是中小板中的“老字輩”。
招股書顯示,科林環保主要產品為袋式除塵器,其生產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創立的八坼除塵設備廠。
從目前中小板公司的歷史來看,全聚德(002186,收盤價34.77元)應該是資格最老的,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但一般來說,中小企業更多是近一二十年成立、發展的企業,這其中不乏“90后”、“00后”,而像科林環保這樣的“70后”,確實不多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科林環保的“老資格”不但體現在公司的歷史上,還體現在發起人的年齡上。招股書顯示,除一家法人股以外,公司發起人一共有15位自然人,年齡最小的是總經理助理吳建新,其生于1969年,今年41歲。 統計顯示,公司15位發起人平均年齡高達61歲,其中70歲以上的古稀老人多達6位。其中,胡鑒仲已于去年12月份過世,享年80歲,其持有的股份由配偶劉傳雯繼承;另外,李銓出生于1938年、張家平出生于1931年、郭豐年出生于1931年、石煥長出生于1938年、陳安琪出生于1940年,他們均已經年過七旬。
如果說向日葵(300111,收盤價25.41元)出現6歲自然人股東屬于家庭緣故,科林環保80歲老股東或許反映的是創業31載的回報。然而,如此高年齡結構的上市公司發起人團隊是否能夠管理好一家中小板企業,缺乏新鮮血液是否會成為公司發展的絆腳石呢,這讓外界感到疑惑。
昨日,科林環保證券事務代表周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以及管理層的歷史正是一筆財富。她指出,公司在環保行業有31年的歷史,對整個行業十分了解,發起人股東年齡大并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經營。目前一些持股的小股東,都是公司元老,所以年齡較大,但他們目前沒有在管理層任職,公司年齡結構并不存在問題。
招股書顯示,上述6位發起人中,劉傳雯(胡鑒仲)、李銓、張家平目前未在公司擔任職務,但郭豐年擔任技術顧問一職,石煥長擔任監事一職,陳安琪擔任董事一職。
統計還顯示,公司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齡高達52.5歲。雖然不敢由此斷定公司是中小板企業中年齡最大的董事會,但也應該算是年齡最大的董事會之一。
營業收入增長乏力
上海證券分析師牛品指出,袋式除塵器在現有高溫煙氣除塵市場占比不到10%。由于袋式除塵技術除塵效率高,隨著國內對煙氣污染控制的要求不斷提高,袋式除塵技術有可能成為市場主流。作為主營袋式除塵器生產的企業,科林環保所處行業的市場前景廣闊。不過,作為一家有著31年歷史的老企業,公司在規模和營業收入上卻難以體現出優勢。
在三維絲的招股說明書中,龍凈環保、同方環境、菲達環保、凱迪電力、江蘇新中等公司被描述成行業龍頭,通篇都沒有提到科林環保。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袋式除塵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袋式除塵行業發展報告(2008)》在談到行業骨干企業時,也未點名科林環保。值得注意的是,科林環保招股書描述,“我國袋式除塵器主機制造行業的集中度不高,行業內主要骨干企業市場份額差距不大。本公司市場份額約為4.88%,近三年公司產品市場份額在行業內名列前茅。”但公司并沒有給出行業競爭者菲達環保、龍凈環保、新中環保、潔華控股、中材環保等在市場中占有的份額,公司4.88%的市場份額是否比其他公司高,高出多少,外界并不清楚。
同時,雖然公司的凈利潤持續增長,但營業收入增長卻極為緩慢。2008年、2009年、2010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0181萬元、31338.5萬元、16279.5萬元,以2010年營業收入為上半年2倍計算,期間增長率分別只有3.8%和3.9%,規模擴張幾乎停滯不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