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馬光遠:房地產將告別暴利時代

2010-06-19 02:04:09

馬光遠(經濟學家)

        最近一段時間來,房地產調控政策依舊緊鑼密鼓:二套房“認房又認貸”的新標準正式出爐,國家發改委將房產稅的推出列為今年重點工作,財政部要求加強土地增值稅的清算和預征等。與此同時,地方性的細則亦在進一步的施壓。

        政策的明朗使得開發商基本上放棄了最后一絲幻想,全國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  “量價齊跌”的態勢。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一線城市5月成交量“腰斬”,在監測的30個城市中,成交面積幾乎全線下跌,總跌幅約44%,其中上海、廣州和深圳三城市,已有樓盤價格下跌幅度接近15%。

        事實上,這種“量價齊跌”的意義不僅預示著調控政策的短期見效,更可能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將從此告別暴利時代,而進入平穩發展周期,理由有三:

        首先,本次調控政策的基本目的不僅僅在于短期抑制高房價,更在于改變時下房地產投機、投資過剩,使房地產回歸居住的基本需要。為此目的,除了一些短期政策外,更注重長效制度建設。比如,通過稅收政策調節房地產的合理需求,通過供應結構的變化要求住房供應的70%為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小戶型商品房和政策性住房。也就是說,從抑制投資、投機的角度而言,這是個將長期堅持的政策,也將成為中國房地產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標。

        其二,鑒于中國當前的高房價最大推力在于過度消費和投機,而過高的房價又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阻礙城鎮化和中國發展的最大阻力,當房價脫離民眾的基本收入太過離譜,社會資源和國民財富將會被房地產所綁架。因此,中國經濟的轉型、城鎮化的進程雖然都離不開房地產的發展,但絕對是拒絕高房價的,政府對此非常清楚。

        其三,目前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超過了30平方米。按照房地產的發展規律,突破這個關口意味著房地產的高速增長期將會結束,房地產本身將從經濟拉動的引擎回歸居住和民生的功能。圍繞未來的住房需求,政府將在完善保障性住房供應的同時,撬動大量的二手房進入租賃市場,構建一個與民眾收入和城鎮化發展相適應的住房結構,這種合理的住房結構將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過高房價的出現。

        至此,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在未來一到兩年,中國的高房價將隨著供求基本面的均衡而告別暴利時代,房價在未來下降至少30%將成為定局。通過本輪的調整,以暴利和投機為主要特征的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邏輯,將回歸微利和居住功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日韩精品a√在线 |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天天看影视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