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皮海洲:打擊內幕交易“高壓”何以成“低壓”

2010-06-10 03:49:40

皮海洲

        6月8日,證監會通報了6起涉嫌證券犯罪案件和2份行政處罰決定書,這8起案件涉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等違法違規行為。根據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證監會對內幕交易的打擊始終保持高壓態勢,2008年以來,調查內幕交易案件227起,占新增564起案件的40%,其中,今年以來共調查內幕交易案件51起,占今年新增案件近60%。

        內幕交易是中國股市的大毒瘤。此毒瘤不除,中國股市很難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從證監會公布的相關數據來看,證監會在打擊內幕交易方面,確實沒少下功夫。但一個客觀事實是,內幕交易行為在中國股市從來就不曾中止過,甚至越來越猖狂。證監會打擊內幕交易的“高壓態勢”,并沒有給內幕交易者帶來“高壓”,內幕交易者該怎么玩還是怎么玩。

        打擊內幕交易的  “高壓態勢”何以變成了“低壓態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是對內幕交易行為打擊不及時。對內幕交易行為的打擊要保持“高壓態勢”,“從快”應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在內幕交易行為發生的時候,是市場最關注的時候,此時如果能“從快”打擊,自然能讓市場感受到“高壓”的存在。但從監管部門對內幕交易行為的打擊來看,有些連“秋后算賬”都談不上,有的一拖就是兩三年。如本次通報的6起嫌證券犯罪案件中,涉嫌內幕交易的  “通威股份案”,發生在2008年1月、6月,距今已是兩年之久;而“ST建機案”更是發生在2007年3月。將這些“老皇歷”翻出來,對于當前的市場來說,當然缺少震懾力,因為人們看到的是監管效率的低下。

        其次是對內幕交易行為的打擊缺少代表性,甚至避重就輕。雖然自2008年以來,證監會調查內幕交易227起,立案61起,但給市場的總體感覺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要案、大案,受到監管部門查處的很少,受到查處的多是一些小魚小蝦。如每年年報行情中,一些有高送轉分配的上市公司股票,往往都有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投資基金準確伏擊,這其中的內幕交易明眼人心知肚明,但這樣的事情從來就不見監管者查處過一例。又如與影星陳好同名的“陳好”者潛伏ST黑龍一案,3年盈利10倍,在市場上備受關注。但這種重大案件,監管者居然無聲無息。這種對內幕交易行為的打擊方法能說是“高壓態勢”嗎?

        此外,對內幕交易行為的處罰力度太輕。對內幕交易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從重處罰”應是重要標志之一。但從監管部門對內幕交易行為的處罰來看,至目前為止,所有已經作出處罰決定的案件基本上都是“從輕發落”。根據《證券法》規定,對內幕交易者,除沒收違法所得外,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因此,如果是“從重處罰”的話,那么對內幕交易者的處罰可以達到違法所得的5倍。但實際上,對內幕交易行為的罰款力度通常就在一倍左右。如在6月8日公布的2份處罰決定中,對光明家具內幕交易案的處罰是沒收馬忠琴賬戶的違法所得98632.34元,并對馬中文﹑趙金香﹑馬忠琴處以罰款98632.34元,對黨建軍罰款50000元,責令其處理賬戶中剩余的“S*ST光明”股票,沒收違法所得。可見對光明家具內幕交易案的處罰,仍然還是按下限處罰,體現不出“高壓態勢”。

        因此,要想對內幕交易保持高壓打擊態勢,必須從快、從嚴、從重處理內幕交易行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一道本国产精品久久 | 日本免费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