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7 03:15:05
每經記者 江旋 發自北京
國家統計局昨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坊間質疑工資“被增長”做出解答,指出機關事業單位平均工資增幅快于企業是工資同比增長的原因之一,前者平均增幅約高出企業3個百分點。統計局還稱,上半年教育行業平均工資增長超過16%。
低工資崗位和企業減少
國家統計局人口就業司司長馮乃林表示,工資的“被增長”是一種誤解,在金融危機中,處于工資低端的崗位和企業減少,而處于工資高端的崗位和企業變化較小,是造成平均工資數據仍然上升的原因之一。
馮乃林對媒體解釋,就業人員較多的制造業平均工資增速僅為8.8%,交通運輸、倉儲、郵政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工資增速都低于平均水平。但批發零售、采礦、金融、建筑和房地產的增速較高。
“8%?我的工資今年少了20%,還有我們廠里被裁掉的人怎么算?”中山某服裝廠的一位張姓工人對此大惑不解。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狄煌解釋,一線工人的工資在制造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們的工資增長總是慢于平均增速。
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漲得快”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機關事業單位平均工資增幅要高于全國平均增速。其中,機關平均工資增幅為15.1%,事業單位為14.7%,而企業平均工資增長僅為11.9%,低于全國平均增速。
而在平均工資的統計中,企業所占比重達到66%,且在全國平均工資增長的12.9個百分點中貢獻了超過六成的力量。
與坊間認為的工資 “被增長”不同的是,統計局表示,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速其實是有較大幅度的回落,同比增幅回落5.1個百分點,為2001年來最低。
馮乃林表示,政策因素是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增長的主要原因。如機關行政單位工資調整和津補貼規范目前還在逐步兌現;教育部門關于各級學校教師的工資水平不得低于當地同級別公務員工資的政策出臺后,今年上半年教育行業平均工資增長16.1%。
而企業方面,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3日發布的關于廣東省2009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的通知規定,本年度的廣東工資增長基準線為7%,上限為12%,漲幅明顯低于去年,甚至允許工資增長的基準線下限出現零或者是負增長。
“這說明企業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增長機制是有問題的,還是由企業單方面決定,勞動者沒有話語權。”狄煌表示。
統計局坦言統計范圍太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在某專門“曬”工資的網站上看到不少個體經營者主動曝露自己的收入,一位上海經營小型超市的網友表示自己可以月入2萬,不過,他們并沒有被納入目前城鎮工資的統計范疇。
國家統計局工資統計的范圍包括城鎮國有單位、集體單位和股份合作、聯營、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資和港澳臺商投資單位,不包括私營單位、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
馮乃林昨日表示,相關部門正在對雇工人數較少的個體工商戶的工資統計抓緊研究,在今年的經濟普查后,逐步建立個體工商戶統計制度。目前私營企業在崗職工約6000多萬人,個體工商戶在崗職工約5000萬人左右,總計約1.1億人,目前納入統計的為1.3億職工。
此前,狄煌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被納入統計的城鎮職工占總數的四分之三。
目前,國家統計局對城鎮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的統計的方式是,向全國約160萬家城鎮單位布置統計報表,然后逐級匯總上報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按年度和季度統計的“職工工資”數據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六個部分。狄煌呼吁,應該在公布工資增幅的同時,對工資結構性增長的原因進行分析,搞清楚到底是哪一塊工資在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