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振興起步欲“抹平”蘇南蘇北差距
2009-06-17 02:44:59
每經記者 劉春香 發自上海
江蘇沿海地區近日受到各方關注。本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把江蘇沿海地區建成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分析人士認為,《規劃》的通過,將使連云港、鹽城和南通這三個江蘇沿海城市獲益匪淺。它們的振興,進而將打破蘇南和蘇北的經濟地域差別。
江蘇省政府相關官員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規劃》通過之前,江蘇省已經做了大量鋪墊工作。
打造經濟增長極
“雖然具體的規劃內容還沒有對外公布,但它的通過本身就很振奮人心,”江蘇省一位官員在電話中激動地向記者說。
據悉,《規劃》將把江蘇沿海地區建成我國東部重要的增長極。江蘇沿海地區地處我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交會區域,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后備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
根據要求,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要統籌城市與農村、陸地與海洋、經濟與社會發展,著力建設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開發區和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
分析認為,在新形勢下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我國與中亞、歐洲和東北亞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也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增長極對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南京大學區域經濟專家指出,江蘇地區的經濟發展帶有明顯的特點,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出臺這樣一個發展規劃,將打破江蘇目前發展的瓶頸,實現重大突破。
江蘇省提前布局
近年了,江蘇省在省內沿海地區方面動作頻頻。
江蘇沿海大通道的建設,為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埋下了伏筆。
今年5月,江蘇省政府與國家海洋局簽署協議,江蘇將圍繞推進沿海重點港口及臨港產業基地建設、提高海域綜合管理水平、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力度等重點,加快海洋事業發展和沿海開發進程。合作雙方將把江蘇沿海開發擺在更重要位置,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合力推進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
“這些都表明,江蘇省沿海開發是有備而來的,并且具有可靠的執行力,”江蘇省一位官員認為。
“江蘇沿海地區開發的意義,并不只在于其本身的發展,”區域經濟學專家認為,在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的情況下,江蘇沿海開發將承接具體項目,當上海成為金融中心的時候,江蘇沿海將成為上海的制造加工、物流運輸等行業的直接對接目標。
江蘇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也表示,從江蘇沿江地區的發展策略來看,如果能構建起一個新的產業平臺,來承接國際產業和資本的轉移,提高江蘇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吸引外資的能力,進而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對于沿江地區,尤其是帶動蘇中和蘇北地區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蘇南蘇北差距將縮小
在此次沿江開發中,江蘇省內的連云港、鹽城和南通三個城市將受益匪淺。
江蘇鹽城的一位政府官員對記者表示,《規劃》的通過,將使鹽城的風電產業獲益。
公開資料顯示,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于今年初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總投資78.92億元。建成后,將貫通連云港港區和徐圩港區,形成“人”字形深水航道。“其背后的巨大價值不可估量,”連云港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三個城市的發展,還將對縮小蘇南、蘇北的差距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理上的差異,蘇南、蘇北經濟差異一直存在,蘇北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的貧困地區,距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相對較遠,受經濟中心的吸引和輻射作用比較弱。同時,由于長期以來鐵路、公路、內河、航運不配套,綜合運輸能力不強,相對蘇南而言,該區域比較閉塞、交通不便。
“沿海開發將打通蘇南、蘇北在交通上的梗塞,使蘇北臨海優勢更加明顯。未來幾年,蘇北將高速發展,”分析人士認為,“連云港、鹽城和南通這三個城市將接過蘇南城市經濟發展的接力棒,依托臨港產業,加速形成新型工業化基地和現代農業基地。”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