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面臨三大挑戰
2009-05-15 03:00:58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上海
2009年陸家嘴論壇今天正式拉開帷幕!
這屆以 “全球化時代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為主題的論壇別具意義:一邊是西方傳統國際金融中心飽受金融海嘯沖擊,一邊是中國經濟率先看到復蘇曙光,且中國已經在多個場合表達重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強烈愿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兼具“天時、地利、人和”。陸家嘴論壇開幕,無疑又將吹響上海向國際金融中心沖鋒的號角。
上海在邁向國際金融中心的道路上將遭遇哪些障礙和挑戰?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表示,“雖然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并非短期內可以達成,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遠遠高于西方國家,成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有利因素之一。”
挑戰一
國內城市你追我趕
昨日,《深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該《方案》提出“深港地區”要打造“五大中心”,即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創新中心”和“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今年4月28日,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公開表示,“北京正致力于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4月20日,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表示,欲將重慶推為“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4月18日,“將沈陽建設成東北區域金融中心”成為遼寧省沈陽市政府的公開議題……金融中心建設“沖擊波”正在蔓延。
上海社科院經濟所經濟景氣研究室主任劉熀松表示,上海具備其他城市所沒有的優勢。上海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金融市場體系,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經排名世界前十,期貨交易所、黃金交易所、銀行間市場等都已經較為完備。更主要的是,上海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集聚一批專業金融人才,國際化程度比國內其他城市高一大截。
美林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國市場廣闊,完全有空間容納一到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和多個區域性金融中心。”
挑戰二
與老牌金融中心存在差距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刊登的3月份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行榜顯示,盡管遭遇金融危機重創,老牌金融中心實力依然雄厚。排行榜上,倫敦以781分高居榜首,紐約以768分屈居第2,新加坡以687分排名第3,香港以684分名列第4,蘇黎世和日內瓦分排第5、第6。
東京從第7退居第15,悉尼從第10降至第16。但上海和北京并未受惠于金融危機而大幅提升排名,上海排名第35,下滑1位;北京51,下跌4位。首次納入調查的中國臺北、吉隆坡及曼谷,分別排名41、45和50。
上海要轉型成為足以媲美紐約和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道路依然漫長。劉熀松表示,目前,上海正處于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初級階段。預計到2020年到達中級階段,“屆時,上海股票市場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海外公司也來上市;外匯市場在亞洲已經最具影響力;鋼鐵、石油價格也已具備影響全球價格的能力。上海成為國際貿易人民幣結算的主要城市。”
劉熀松表示,“盡管如此,預計到了2020年,上海還不能與倫敦和紐約相提并論,但應該可以擠進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的前十名之列。”
挑戰三
政策性因素掣肘
此前,有業內人士明確指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將面臨兩道坎,一是宏觀調控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的總部都在北京,同時主要商業銀行的總部都在北京;另一個是人民幣目前尚不能自由兌換。
“這兩個制約因素都是客觀事實,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變化。但這不意味著上海將無所作為。”劉熀松表示,目前上海應該重點把市場做強做深做大,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比如開發多種創新金融產品,推出權證、股指期貨等。
“除了將工作重心放在市場化改革方面,還要輔助以行政化的手段。”劉熀松表示,上海應積極爭取國務院和中央政府的支持。比如,爭取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也在上海設立總部。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日前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基本面,二是政策面。人民幣國際化基本面的條件目前已經具備,但從政策面來看,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影響力還不夠高,因此,需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建設。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